聊城新聞網 2006-2021 版權所有
新聞熱線:0635-2921017
來源:聊城晚報發布時間:2021-08-13 11:21:56
文/圖 田柏林
東昌李氏陶藝是市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,傳承人李子輝堅守傳統技法,并結合實際,在陶藝產品樣式上進行創新。在世界的喧囂中,他堅守著內心的寧靜,耐住寂寞,期待著時間與技藝的彼此成全。
李子輝堅持采用純手工的傳統古法制陶,以柴窯進行燒制。“不同造型的作品在窯爐的位置都不一樣,不同的位置燒制出來都有不同的特點。”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,燒窯難度相當高。“一開始不好掌控,很多都燒壞了,燒了一年多,慢慢就好起來了。”李子輝說。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于土、火、柴、窯之間的關系。柴窯燒陶時,完全燃燒的灰燼,隨著熱氣飄散。當溫度高達1200℃以上時,木灰熔融,與陶坯中的氧化鐵發生化學反應,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質感。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“自然落灰釉”,其難以預期且獨一無二的窯變效果正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。
“喜歡,就不覺得辛苦。我要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,創作出更多的精品,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播出去,讓更多的人知道、了解我的家鄉。”談及東昌李氏陶藝的傳承和發展,李子輝對未來充滿信心。
道口鋪民俗博物館里展出的陶藝作品
李子輝在給陶器上色
李子輝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
陶器制作中的修坯工序
陶器制作中的拉坯工序
捏制完成等待入窯燒制的陶器
人物名片
李子輝將捏制完成的陶器裝入窯爐
李子輝,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安莊村人,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,中國優秀青年陶藝家,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。求學期間,他跑遍了大江南北,去佛山、晉江等全國知名的陶瓷基地實習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創作了不少精品。他充分利用陶藝技術,傳承家鄉文化,將陶瓷藝術與民俗文化相結合,以黃河膠泥為原料,經暴曬、風化、碎塊、水泡、過濾、拉坯、修坯等工序,捏制成茶具、人物、塔罐等,再經窯爐燒制成陶瓷作品,其作品先后多次入選國家級陶瓷藝術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