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新聞網 2006-2021 版權所有
新聞熱線:0635-2921017
來源:聊城日報發布時間:2021-10-14 15:57:23
實行“非公有制領域”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“直通車”制度,和省會經濟圈六市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互認互通,復合型人才可結合從事工作再申報其他系列同級別職稱……
為提升職稱服務質效,配合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措施落實落地,在今年的職稱評審工作中,我市持續深化改革,向職稱制度痼疾“開刀”,創造讓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,全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■ 本報記者 薛蓓蓓
非公領域無職稱技術人員
或可直接申報中高級職稱
今年,我市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“職稱申報評審導航”專項行動,實行“非公有制領域”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申報“直通車”制度。“‘非公有制領域’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無職稱或取得初級職稱年限不夠,從事本專業總年限和其他條件符合相應系列職稱評價標準要求,也可以直接申報相應系列的中級職稱。”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辦公室主任李玉嶺說。
按照屬地原則,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由所在地的縣(市、區)人社部門或人事代理機構推薦上報。自由職業者可由人事代理機構或者所在社區、鄉鎮(街道)人社服務機構履行審核、公示、上報等程序。
為完善基層職稱制度,今年,市人社局聯合市衛健委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工信局起草了基層衛生、基層農業、基層工程系列職稱評價標準條件,最大限度激勵專業技術人才扎根基層,扎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。
錨定重點產業發展
按需定制特色產業職稱
“我們支持開發區結合園區內新職業、新群體等特色專業人才評審需求,按照規定申請組建相應特色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,我們可依程序向省廳申請或下放相關評審權限。”李玉嶺說。
參加工業互聯網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、物聯網和智能制造、新型功能材料、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特色專業職稱評審的,我市實行“個人自主申報、業內公正評價、單位擇優使用、政府指導監督”的社會化職稱評價模式,由市人社局匯總至相應評審委員會辦事機構,評審結果省內通用。
我市鼓勵發展復合型人才,已取得一個系列職稱并被聘用在相應崗位上的專業技術人員,經所在單位批準,可結合從事工作再申報其他系列同級別的職稱,不受所在單位崗位限制。
根據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有關要求,今年,我市和濟南、淄博、泰安、德州、濱州、東營實行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證書互認互通。以上各市取得人社部門核準頒發職稱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,在我市不必再辦理外地調入人員職稱資格確認手續。
網上“一條龍”服務
異地異專家全封閉評審
“在職稱評審工作中,今年,我市新增大數據、體育科研兩個專業。全市高、中級職稱實行異地異專家全封閉方式評審。”李玉嶺說。
我市充分運用“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服務平臺”,全面實現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、審核、評審、公示、備案等網上“一條龍”服務,對能提供信息共享或能上傳電子佐證材料的,不再要求申報人提供紙質材料。
嚴格落實“六公開”和“雙公示”制度,我市推行個人和單位對申報材料真實性的“雙承諾”制度,通過單位門戶網站或單位顯著位置公開公示材料,“留影、留相”備查,增加職稱工作透明度,讓專業技術人員享有更多知情權、參與權和監督權。
李玉嶺介紹,我市不斷完善職稱評價標準。一是實行綜合評價,堅持把品德、知識、能力和業績作為評審的主要依據,改革完善評審辦法;二是突出業績貢獻和自主創新能力,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、發明專利和轉化生產力能力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,讓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;三是注重對基層、一線人員的政策傾斜,同等條件下向基層、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傾斜,真正讓人才成長在一線、鍛煉在一線、建功在一線。